首页

优美之家妍妍女王

时间:2025-05-29 18:55:49 作者:国网新疆电力实现一项技术突破 促进电力系统建设加速 浏览量:30015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29日电 (王兴 张小军 张丽 谢平)记者29日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成功填补我国在750千伏线路带电零序互感测试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新疆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按下“加速键”。

国网新疆电力成功完成全国首例75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带负荷零序互感阻抗测试,打破传统“全线停电检测”模式。王兴 摄

  据介绍,不久前,该公司在750千伏喀什—巴楚Ⅱ回补强工程现场,成功完成全国首例750千伏电压等级线路带负荷零序互感阻抗测试,打破传统“全线停电检测”模式,实现带电测试的重大技术跨越。此次突破提升了继电保护定值计算的精准度,避免线路停电,减少约90万千瓦时电量损失。

  在电网安全运行体系中,继电保护堪称守护电力系统的“急诊医生”。当短路、过载等异常状况出现时,它能迅速响应,精准“诊断”并及时切断故障,防止停电范围扩大,守护电力设备安全。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则如同这位“急诊医生”的智慧大脑,工程师需依据电网结构、设备参数和运行规律,为每台继电保护装置量身定制“诊疗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停电影响。然而,零序互感阻抗如同潜伏在系统中的“干扰因子”,当平行线路间存在零序互感阻抗时,故障信号会通过电磁感应误导相邻保护装置,导致“诊疗方案”失准。因此,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利用零序互感阻抗参数消除干扰,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过去,测量互感参数往往需要所有线路完全停电,这种传统方法不仅大幅增加电网运行风险,还面临停电操作难度大、部分薄弱地区无法实施等难题。为此,国网新疆电力自2021年起全力开展带负荷零序互感阻抗测试研究。经过两年攻关,2023年,完成110千伏、220千伏线路的带负荷零序互感阻抗测试,并迅速在全疆推广。但750千伏线路由于传输距离长、感应电压高,对测试系统的绝缘强度、抗干扰性能和功率输出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这项技术的突破一度成为行业难题。

  面对挑战,国网新疆电力组成专项攻关组。历时4个月,团队成功攻克大功率、强耐压、高精度等核心技术,研制出750千伏零序互感测试系统。通过3轮现场实地勘察、5次方案反复论证,最终选定喀什—巴楚Ⅱ回补强工程作为测试点,成功实现技术突破。经测算,若采用传统停电测试方式,喀什—巴楚两回线路同时停电需耗时约12小时,将造成90万千瓦时电量损失,相当于10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此次测试的成功,标志着新疆电网实现全电压等级线路带负荷零序互感阻抗测试的全覆盖。未来,国网新疆电力将以此次突破为新起点,在后续新建的750千伏输电工程中全面推广该技术。同时,将系统总结各电压等级测试经验,形成标准化作业流程,推动这项创新技术更加规范、安全、高效开展,为新疆电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习近平在法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安康社区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典范,这里居住着14个民族的5000余名居民。每逢节日,大家会自发组织诗朗诵、文艺演出等活动。

樊嘉院士: 早诊早治,肝癌并不可怕

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交相辉映,友谊之花不断结出新硕果。加强能源合作正是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体现,从延布炼厂到古雷乙烯石化项目,再到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中沙务实合作迅猛开展,重大项目接连上马。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阿拉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十分关心重视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建设,作出实施好福建古雷乙烯等大型能源合作项目的重要指示。

新建宁淮城际铁路全线最大跨度桥梁建设迎新进展

11月22日电 据天津市纪委监委官方微信消息,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原党委委员、副主任王连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天津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国影视剧“出海”刮起“西北风”

水路交通是广西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之一。近年来,广西在全国率先探索内河船闸统一管理模式,将西江流域12个梯级19座不同业主船闸纳入联合调度系统。同时,加快建设“一纵一横、六干三支”骨干航道网,全面提级西江航运干线,加快推进西江航运干线南宁(牛湾)至贵港3000吨级等航道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通航能力,努力构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水运网络。建成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等一批航道工程,西江航运干线贵港以下全线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建成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红花水利枢纽二线船闸等项目,西江航运干线3000吨级船闸全线贯通,“干支衔接”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基本建成。

奋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答:一是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库,制定出台统一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碳核算标准,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运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为碳核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和融资主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分步分类探索建立覆盖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完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健全碳排放信息披露框架。四是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和评估质量,推动跨部门、多维度、高价值绿色数据对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